2020年钢构用量超1亿吨 团体标准已启动制定
4月7日,由冶金
工业规划研究院牵头筹建的中国钢结构协会钢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京成立,该委员
会将致力于建设一系列适应市场需求、引领钢结构用钢发展、填补空白的标准,通过团
体标准促进钢铁企业践行供给侧改革,在打通建筑产业、钢铁产
业之间行业界线基础上,推动钢
结构建筑产业化的发展。
该委员
会秘书处设置在冶金工业规划院,在成立大会上,冶金工
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表示,钢结构
建筑作为我国建筑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以及作
为化解钢铁行业过剩产能的有效途径之一,已然打通了建筑产业、钢铁产
业之间的行业界线。“在中央、各部委、各省市
已形成推广钢结构的共识,我国钢
结构建筑产业化将迎来高速发展历史机遇期。”
而在推
动钢结构建筑产业化发展方面,能快速
响应市场需求的团体标准扮演重要角色。
李新创表示,开展钢
结构领域钢材团体标准化工作,将快速
响应钢结构行业的技术发展和产品需求,促进钢
铁企业产品更新、质量提升,更好地
满足钢结构建筑对钢材的定制化要求,引领全
国钢结构用钢材产品整体质量水平的提升,推动我
国钢结构行业发展。
工业和
信息化部原材料司钢铁处处长徐文立在会上表示,从钢铁行业来看,钢结构
建筑是绿色建筑的典型代表,便于实现标准化,而且从
全生命周期来看也是具有其他产品无可比拟的优势,钢结构
建筑回收率可以高达90%以上。但是与
欧美发达国家比较,无论是
钢结构的应用比例,还是钢
结构建筑的比例等方面,都有一些差距。
团体标
准正是一块短板。据工信
部科技司标准处副处长甘小斌介绍,2016年底,钢铁行
业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有3000多项,涵盖了
钢铁行业的各个领域,但团体
标准影响力仍然很小。
“国际上各行业协会像STM、ITC都是‘百年老店’,他们的
团体标准已经是业界公认的,国际上
的团体组织普遍呈现出市场化程度高,企业参与程度深、影响力大,历史悠久的特点,但国内
团体标准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甘小斌说。
据悉,钢结构
团体标准由行业内的协会、学会、商会共同制定,可以直
接反应市场内的需求。同时制
定周期最短仅需6个月即可完成,修订周
期也比国家标准短,可快速
响应钢结构领域对于钢材标准的需求。
根据工
信部此前印发的《钢铁工
业调整升级规划(2016-2020年)》,中国将
力争钢结构用钢量由目前的5000万吨增加到1亿吨以上。
- 上一篇:彩钢板 的一些特点性能介绍 2017/5/10
- 下一篇:4月份我国出口钢材仅649万吨 同比大幅下降 2017/5/9